2016年12月21日 星期三

大王椰子搶救與移除

◎大王椰子是甚麼樣的植物呢?

大王椰子(學名:Roystonea regia),是棕櫚科王棕屬的植物,原產於古巴、牙買加、巴拿馬,是古巴的國樹,在古巴受到法律保護,現被廣泛種植於熱帶地區、亞熱帶地區作觀賞之用。台灣於1901年引進該樹種,現在多做為景觀植物及都市裡的行道樹。(節錄自維基百科)

world-map-42641_1280

棕櫚樹廣布於南極以外的各個大陸

大王椰子是單一莖幹的棕櫚樹,也就是只有一個主幹的樹,如同臺灣海棗、可可椰子也是,莖當中只有一個頂芽(頂端分生組織),被剛展開的棕櫚葉基部保護著,如果芽遭受蟲害或是受傷毀損,就會死亡。棕櫚葉包含了葉片、葉柄與葉基三個部分所構成,會由裡層長出新的葉,再將外層老葉往外推,所以我們常常會看到未經修剪的棕櫚樹,有許多枯黃的老葉在新展出的葉下方垂掛著。

當然,棕櫚樹也是會開花結果的,但它長得那麼高,如果從高空落下整片葉、整串花序和果,都可能有生命危險,所以在車流量或行人頻繁之處、下方有人潮聚集的廣場或座椅的區域,除了枯葉修剪之外,摘除花序和果實也是維護棕櫚樹時很重要的預防工作之一。

此外,因為棕櫚植物缺乏形成層與木質部的生長輪,所以,別一時好奇破壞割傷棕櫚樹的莖幹,若有缺凹口,它是無法像闊葉樹那樣修復、包覆傷口的。

◎適地適種?大王椰子在這裡過得好嗎?

11月中旬里仁園藝接到一個特別的案子,是在新北市三重區的某個鄰里巷道內,從照片中可以看到緊鄰集合建築物旁,有著拔地而起、生長在小小樹穴內的大王椰子,這4棵大王椰子看似英挺確已病入膏肓,在我們接到通知觀察時,發現為時已晚。頂芽受到紅胸葉蟲的危害,整個頂芽及葉片乾枯了。如同上面提到的,棕櫚科的植物,它每個莖當中只有一個頂端分生組織,這個頂芽被剛展開的棕櫚葉基部保護著,如果芽遭受蟲害或是受傷毀損,此單一莖幹的棕櫚樹就會死亡。所以,主要的"芽"非常的重要!

IMG20160526155120

台灣屬海島型的亞熱帶季風氣候,在台北盆地,因盆地地形不易散熱,氣溫偏高,夏季炎熱潮濕、冬季寒泠多雨,這樣的氣候條件應當很適合種植棕櫚植物。但里仁園藝觀察,雖然大王椰子喜歡高溫、耐熱,但它生長的地方周圍都是高樓建築,喜歡明亮全光地區的它,生長在此備受考驗,長時間下來的各種環境逆境,例如土壤夯實造成排水不良、緊貼建築壁面使棕櫚葉生長受限,影響光合作用的進行,逐日累積的逆境讓它樹勢衰弱,也是生病死亡的原因之一。

◎移除也是一個必要的選擇

現場可以看到大王椰子的葉片有多數已乾枯凋零、頂芽也枯萎受損(等於宣判了死刑),里仁園藝與業主再次確認後,評估樹木在此地的生長環境已無法改變,且顧及地窄人稠、車輛進出頻繁,隨時可能有造成居民生命財產損失的風險,必須將其砍除。

IMG20160526154815
進行移除作業之前,里仁園藝安排大型吊車以及道路交通管制等措施,由受過樹藝師及樹木修剪的專業人員與資深園藝工作者,謹慎小心的進行現場環境安全確認,討論樹木倒伏方向及吊掛方式。

施作日當天一早,2名高空作業員、1位吊車司機、2位交管人員,迅速有效率的進行棕櫚樹莖幹上部的吊掛緊束工作,確認固定緊繃度與安全後,從莖幹基部採用「慣性切口」(Conventional cut)進行樹體砍伐,再由切口正後方進行背切,斷裂後,將莖幹小心翼翼的拉起平移至一旁工作區進行切割作業。費時約3小時,將4棵大王椰子移除清運。

註:樹木砍伐一般有3種,分別為:
1.慣性切口Conventional cut、
2.洪堡切口Humboldt cut、
3.開放切口Open cut。

IMG20160526154815

莖幹以繩索固定緊繃

IMG20160526163454

慣性切口與背切

IMG20160526163652

吊車將高大的棕櫚莖幹吊起支撐

IMG20160526163715

工作人員將莖部移至工作區進行切割分段

樹木本身沒有錯,只是種在不適合的地方,在這段期間,它們用堅韌的生命力支撐著身體,吸收二氧化碳與釋放氧氣、蒸散調節溫度來改善微氣候,提供人們視覺上的緩衝空間,與增加街道和建築物的美感價值,但,最終仍因為不適合的生長環境,使它們日漸凋零。里仁園藝在此階段進入,僅能以專業技術層面,將高6至8公尺的棕櫚樹,在安全第一的條件下,一一移除。

透過這篇文章,也希望大家能重視自己居住環境周遭的樹木,如有自家新種植的樹木,需要注意是否適合該環境條件,種植後也要避免踩踏或傾倒廢棄物(含液體)於樹幹基部,會造成土壤更加硬化或鹽度過高。如有發現樹木異常狀態,例如不正常落葉、根部散發出腐臭酸味、樹木結構傾斜…等,都是需要立即詢問專業者,進行植物健康診斷。最重要的,還是預防勝於治療!

2016年10月31日 星期一

《照顧修剪一棵樹,需要先認識了解它》 里仁園藝參與ISA樹藝師培訓課程心得分享

image

「樹啊!樹啊!我把你種下,不怕風雨快點長大,長著綠的葉,開著紅的花,鳥兒來玩,猴子來爬,我也來玩耍。」、「青笛仔、青笛仔,真古錐,倒吊在樹頭呷花蜜,青笛仔、青笛仔,啾啾啾,歡喜在唱歌。」……許多童年記憶中的歌詞,與樹木都有著親密的連結,樹木不僅提供我們休閒遊憩需求,也滋養著大地萬物。這次長達2個月的專業課程訓練,讓我們重新對樹有更深的認識。image

在這匆忙的城市中,您曾經停下過腳步,注意到身旁的樹木嗎?樹總是默默的看著熙來攘往的人潮,好像只是一棵豎立在城市街道、建築房舍的點綴,其實,我們所看到的一棵樹,整個植物體和其生長所在的土壤,都是充滿生命的生態系統,許多的動物和生命體都仰賴著這棵大樹生活,所以,任何對樹的傷害(如刮樹皮、拔葉子、踩樹根、踏土壤、堆積垃圾、甚至是修剪),都可能造成大大小小的傷口,影響著整個小生態系,是需要非常的謹慎處理的。image

里仁園藝公司為精進公司職員專業技能,今年10月派員參與美國ISA樹藝師培訓課程,此課程由林業試驗所指導,台灣都市林健康美化協會、以及台灣大學園藝暨景觀學系辦理。課程內容非常的紮實充沛,不僅讓我們對"樹木"有更深層的情感連結與認識,也加深了我們對樹木照護的使命感!希望大家都能用同理心來看待與我們生活息息相關的樹,就像我們照顧自己的身體一樣,樹,也是需要有健康的食物、水、以及生存環境。
image

俗語說「樹頭徛予在,毋驚樹尾做風颱」,我們從樹木生物學開始,認識樹木的物理和化學特性,樹木的光合作用、呼吸作用、光反應與暗反應的原理機制,大大提升對植物體構造的印象;學習如何進行樹木辨識,重新回顧學生時代界門綱目科屬種的分類過程;深入地底的結構和學習土壤性質與檢測的重要方法;從規劃設計之初,選擇最合適的樹木和空間搭配,設立樹木保護區與適地適種、良好的排水與土壤結構,都是非常必要的作為;認識樹木的風險管理,進行適當的健康檢查與修剪方法;樹木修剪實務操作,透過師生與同儕間相互討論,加深現場辨識與修剪技能,學習如何改善提升樹木健康的生長樣態、降低枯斷枝的風險;當然安全是第一考量,因此樹木工作不論是在地面或是高空,都必須做足安全管理的準備。
image

如果我們可以從小樹開始做好結構管理,在移植新家後的每個環節也慎重處理,包含土球的包覆方式、土讓質地、支架方式讓根領可以有自行成長適應的機會等,就可避免許多未知的風險。當然,土地自己長出來的樹是最好的,許多大樹、老樹就是如此,但在都市化的過程中,讓樹的生活環境改變,它確實面臨許多壓力和挑戰,舉如土壤結構、人造物環境壓迫、風向和微氣候改變等,使得大樹慢慢地、悄悄地產生自我防禦的機制,如果有了傷口,健康的樹體,生長勢旺盛、抵禦能力較好,它會堅強順利的對抗病菌,成功包覆,如果樹體不夠健康,來不及包覆傷口,病菌會不斷的入侵到體內,深入破壞木質部,也造成日後倒樹的風險。

image
總之,預防勝於治療,避免大樹生病,最好的方式就是預防,例如發現結構枝與側枝出現交互影響的交錯枝,或是下垂枝影響人行車行,就應謹慎進行修剪管理,此外,樹底下及周圍的土壤避免長期踩踏,會造成樹根毛無法吸收水分和呼吸,影響其輸送水分養分的需求,或許我們可以藉由多層次的植被設計,降低踩踏的頻率,同時可增加視覺景觀的美感與豐富度。如果出現分蘗枝、病蟲害、枯病枝,也都是植物體發出的警訊呢!需要大家共同關注解決。

image
樹,是維持我們基本生活需求很重要的朋友,是都市裡生態基盤的重要元素,我們可以一起照顧它、陪伴它成長,也讓我們的下一代能持續守護它,它是未來世代與我們連結的重要依存,是環境紋理記憶的重要生命體,讓我們以感恩與謙卑的心,珍愛大樹,豐富我們的生活。

2016年10月24日 星期一

用充滿韌性、生命力生存著,等待下一場雨來臨,再次萌發新葉! ~與郭城孟教授"散步松菸。生態行旅"後記~

 

上周二,原本擔心會因海馬颱風影響第三場的導覽活動,感謝天公作美,一切順利進行。郭教授起初擔心與學員分享蕨類,學員會"覺"得很"累",但參與導覽的學員,各個都專注地聆聽老師分享,彷彿像充滿好奇心的孩子般,一點都不累呢!郭教授有條理脈絡的帶領學員進入蕨類世界,從地球植物形成的發展開始娓娓道來~

clip_image002   IMG20161018154806

蕨類的演化歷程

四億年前~兩億年前的植物,最大的特徵是葉只有一條葉脈(無橫脈與網脈)。站在當時森林主流地位的就是蕨類森林,這時候的蕨類我們又稱為遠古蕨,目前全世界只留下五個家族血脈--松葉科、木賊科、水韮科、卷柏科、石松科,在台灣全部都有。兩億年前~一億年前,中古蕨類全世界目前有16個家族,台灣有11個;一億年前以後的近代蕨類,台灣全部都有,所以台灣是欣賞與研究蕨類很適合的場域。

往空中與地平生長的蕨類

在松山文創園區,看到許多蕨類都是生長在樹幹上或是地上,為什麼呢?

因為,一億年前之後,是開花植物的世界,第一喬木層、第二喬木層、灌木、草本植物,成了主流植物,蕨類就需要想盡辦法比這些植物都還要厲害,才能生存在這個世界。因而,近代蕨類很大的意義是,最晚近才演化出來的蕨類,可以適應生存在全世界最厲害的開花植物森林裡。當它遇到旱季時,會將葉子脫落,用充滿韌性、生命的莖生存著,等待下一場雨來臨,再次萌發新葉。

許多人會以為蕨類生長在樹上是寄生植物,這是很大的誤解唷!看到蕨類長在樹上,要有一個很重要的觀念,就是,它是附生植物(或著生植物),只是長在別人身上,所有的水分養分都是自理,不會從樹身上吸取,所以不用擔心它會對植物造成傷害。這是因應主流地位改變,蕨類植物演變成可以適應現代生活的方式。

image

樹幹上豐富多樣的蕨類生態

它是誰呢?

在園區一隅的楓香樹幹上,有著驚人的發現,是個充滿生命力的蕨類世界!

◎白白的莖、佈滿銀白色的鱗片像塗上一層臘質、上面長著綠色的葉子,葉子和莖的基部是關節,在天氣太乾缺水的時候(例如長達1個月沒下雨),它會斷尾求生,把會蒸發散的葉子脫落,水分養分儲藏在莖裡,複瓦狀排列的鱗片會蓋起來保護水分不散失,使它能渡過長達3個月的乾旱;下雨時,鱗片也會幫助吸收水分,是近代蕨強而有力的本事。【它是兔腳蕨/杯狀蓋骨碎補】

clip_image002[15]  clip_image004[9]

似毛非毛的鱗片          綠色的葉子長在莖的關節上

◎蕨類裡面的仙人掌(代表可以儲存很多水分) ,比較短圓的是營養葉,比較窄長的是孢子葉,孢子葉要負責散播出孢子,所以要比旁邊的葉子高一些,才不會被自己遮擋住。如果發現葉子們都長的胖胖的、圓圓的,代表最近有下雨,如果可以看到它的側脈(肋骨)代表最近沒下雨,如果只看到深黑色的莖、葉子都脫落了(有關節痕跡),代表很久沒下雨了,甚至一年沒下雨,可能也不會死,等到下次雨來,又會再長出新的葉子。【它是伏石蕨】

clip_image002[17]  clip_image004[11]

◎圓圓的腐植質收集葉,一出生是綠色,約一周變褐色,全世界只有兩個屬的蕨類具有腐植質收集葉,一類是鹿角蕨,一類是槲(ㄏㄨˊ)蕨。以鹿角蕨來說明,它原先是生長在東南亞熱帶雨林30~40公尺高位樹冠層或凸出樹冠層的獨立樹的身上,因為有風、距離地面又很遠,是相當乾的環境,因而演化出腐植質收集葉,它貼在樹幹上生長,開口朝上,以利收集雨水和樹皮流下來的一些養分。台灣原生環境沒有鹿角蕨,它的自然分佈在東南亞,不會超過巴士海峽,僅到菲律賓北部為止,可能颱風關係孢子跑過來了,也可能是因為台北市環境越來越熱了!在松菸能看到原生的槲蕨真是賺到呢!【它是槲蕨以及鹿角蕨】

clip_image002[21]  clip_image004[15]

鹿角蕨新生的腐植質收集葉      槲蕨的腐植質收集葉,它會慢慢往上爬

◎白綠色的莖,莖上有像火山洞口的突起,那是關節(功能與兔腳蕨一樣),是全世界最容易脫落葉子的蕨類,平常是利用莖來行光合作用,會看到葉子可能是最近下雨多、溫度變低了。它以台灣為分佈中心,通常在冷涼的環境才會出現,在松菸能看到,應該代表這棵樹在這裡很久了,曾經遇過低溫時期,因而讓它有機會在此生長。【它是台灣水龍骨】

clip_image002[23] clip_image003

◎喜歡長在樹高位的地方,台灣的檳榔園很容易看到,它像一個皇冠一樣,會繞植物一圈,但檳榔園的老闆不喜歡它,因為會影響檳榔樹開花結果,所以在檳榔園常可看見一根很長很長的竹竿,那就是用來搓下崖薑蕨用的工具。它也適合種植在公寓,擺在盆子上不需土很容易栽植,非常台灣的蕨類。【它是崖薑蕨】

clip_image002[25]   clip_image004[17]

會繞著樹幹一圈生長的崖薑蕨

◎下表面是銀白色或銀褐色的毛,有很多層的蜘蛛狀毛,嫩葉上則有很多的星狀毛,它的特色是乾季時葉子邊邊會由下往上翻。植物的氣孔是在葉子下表面,水分不易蒸發散,它不同於一般葉子的行為,會將葉子由下表面往上捲(一般是由上往下),捲起來可以減少蒸發散的面積,所以,如果看到捲起來的狀態,代表最近沒下雨。【它是石葦】

clip_image002[27] clip_image004[19]

庭園中最常見的三種小毛蕨

進入巴洛克花園,很幸運的發現庭園最常見的三種蕨類,小毛蕨、密毛小毛蕨、野小毛蕨。小毛蕨是台北平原地區最常見的雜草之一,和賓士汽車的Mark有關,葉子的脈型。第一個特徵是,每一根葉子是分開的,莖是橫軸,葉子和葉子之間有段距離,第二個特徵,葉類似頂羽片,基部會有點寬,葉子到了尖端會縮成尖尖的。

clip_image002[29]  clip_image008

         小毛蕨(葉的頂端突然的縮小)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野小毛蕨

 IMG20161018160542  clip_image004[21]

野小毛蕨(最大的特徵是葉片基部的羽片逐漸縮小)       密毛小毛蕨

clip_image006

密毛小毛蕨(葉的頂端慢慢地縮小) 

兼具觀賞與可食的蕨類

◎全世界第一個吃山蘇花的地方就是台灣,台灣第一個吃山蘇花的族群就是阿美族人。台灣有三種山蘇花,南洋山蘇花(熱帶雨林),北部近郊、松菸樹上看到的是台灣山蘇花(亞熱帶雨林),山蘇花(1000~1500公尺的溫帶雨林)。

哪種最好吃呢?南洋山蘇花最好吃唷!

怎麼辨認呢?中間中脈兩旁的孢子囊群,會一直長到葉的邊邊,是山蘇花;孢子囊群只長到葉的一半,中脈有條隆起的稜線,是南洋山蘇花;孢子囊群只長到葉的一半,中脈圓圓的沒有稜線,是台灣山蘇花。

clip_image002[31]  clip_image002[33]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台灣山蘇花的小苗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南洋山蘇花

◎腎蕨類的主要特徵,它的老葉的葉軸有很多的洞孔,羽片的基部和葉軸交接處有關節,每個洞就是一片羽片脫落的痕跡,羽片變乾時就會脫落。一棵蕨類同時具有三種莖,短直立莖、橫走莖、以及塊莖,所以在野外看到一叢腎蕨,可能就只是一棵呢!塊莖通常是出現在土壤狀況比較不好、貧瘠時,亦有野外求生將其塊莖拿來食用以補充水分的用途。

clip_image002[35]  image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看起來一叢,其實是一棵腎蕨           羽片自然脫落後的葉軸可見孔洞

結語

蕨類分成遠古蕨、中古蕨、近代蕨,近代蕨可以像雜草一樣和開花植物競爭、可以在樹上和開花植物競爭,松菸的蕨類都是近代蕨,它們演化出適應乾旱的本領與機制。未來,期待松山文創園區,可以將台灣這麼具有特色的蕨類元素放入文創產業中,突顯台灣蕨類生態的重要性。

image

 

里仁園藝目前負責松山文創園區的園藝景觀服務,另外協助做:受保護樹之樹木修剪服務等。

延伸閱讀/好書推薦

蕨類圖鑑 2 進階珍稀篇/郭城孟教授著

2016年10月19日 星期三

新北市三重區三德公園樹木修剪

P_20160919_084017_vHDR_Auto

公園的樹木修剪要考量:

  1. 吊車施作的動線不能損壞鋪面
  2. 掉落的樹枝不能傷及民眾及公園設施
  3. 要設置修剪警戒區及樹枝堆放區
  4. 修剪的時候要有交管人員隨時注意周邊民眾
  5. 與里長及民眾說明樹木修剪的需求,不能過度修剪,也不能留著遮陽,並達成共識

P_20160919_084116_vHDR_Auto

P_20160919_135643_vHDR_Auto

P_20160919_135917_vHDR_Auto

2016年9月22日 星期四

城市巷弄間的大榕樹--傳遞著對這片土地的情感與訊息

蜂兒來訪成家、鳥兒雀躍枝頭、居民情感寄託,讓我們格外重視這次的修剪養護行動。

榕樹,台語稱作「青仔」,在端午時節,人們會將艾草、菖蒲搭配青仔葉綑成一束掛在門前驅邪避煞,是我們重要的傳統文化。榕樹濃密的樹蔭下,常成為居民休憩避暑、閒話家常的好地方,也是調節環境溫度的重要支柱。

clip_image002

生長在士林區天壽里的這棵大榕樹,米高直徑約為220公分,米高胸圍約為535公分,與土地公廟、地靈公廟及眾神明連結在一起,創造出寧靜祥和的氣氛與空間感,是在地居民親切的生活空間與信仰的中心。緊鄰的社區建築立面,也受大樹掩映而增添視覺的層次變化與韻味,只是目前生長已臨近後方建築物的冷氣及窗台,須適時處理。

clip_image001

雖然榕樹的生命力非常強盛,但也會因生長環境受限,緩慢出現病徵,我們到現場勘查時發現,大樹因為中間有空洞,為了生存形成具備有4個大主幹環抱的樹勢,而且有2個大面積的傷口已腐朽,需要盡快做傷口切除、挖除腐朽部份,塗抹殺菌劑及癒合劑等作業。另外,植穴基部的腐爛葉片及雜物已發出異味,需要清理、挖除不乾淨的土壤後,放入通氣的發泡煉石及土壤等混合介質,以避免樹頭再遭不良物品放置影響而腐爛。

e (2)天壽里02_7824

這次的修剪工作,同時考量颱風季節,因上方樹葉過密,陽光及風無法穿透,易導致枯病枝,另有徒長的枝條,為了防止樹枝無法承重而折斷墜落,有傷及民眾與建築設施,所以須加以妥善的疏枝,以利風能穿透。

我們進行修剪工作前,先進行相關的防護工作,並誠心祈禱作業平安順利,里長也特別強調,此樹為當地民眾信仰及文化重心,只可精細修剪,不可大刀闊斧,以維持整體樹型美觀。

天壽里01_2608  天壽里01_3430

天壽里01_5641

團隊此次修剪採精細修剪,第一天初步修剪樹型,及清創傷口、塗抹藥劑,第二天精修主要及次要枝條,修剪整個樹冠幅約1.5~2.0公尺,並修剪分蘗枝等雜亂枝條,每一刀都需要落在正確的位置,以幫助樹木在修剪後切口的癒合。最後施作植穴土壤改良作業,清除髒物後置入發泡煉石等良好透氣介質。

a (1)

修剪作業中

天壽里02_7076  天壽里02_4905

腐爛的傷口處理及塗抹藥劑

c (1) 

不同角度細心精修

天壽里01_5162

天壽里02_235  e (1)

於根部置放發泡煉石用以提升保水和通氣性

天壽里02_9245

a (3)

秉持著崇敬的心完成老樹的修剪工作

過程中,意外發現離巢的虎頭蜂*(註1)窩,或許是因為樹木傳達了訊息,蜂群離去另謀他處,亦或此世代已結束。

天壽里02_7933  天壽里02_6109

樹木的壽命都是很長很長的,只要我們用心愛護,樹木仍舊持續的成長著,它與這個環境共同成長,形成一個巷道的端景、也許是重要地標,指引我們方向,它與居民生活結合在一起,見證著此地的發展與變化,是最能代表在地文化的表徵。

<延伸閱讀>

註1:虎頭蜂的定義

註2:蜂台灣影片推薦

Related Posts Plugin for WordPress, Blogger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