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7年8月31日 星期四

榕樹的生理特性與導根技術


榕樹的生理特性

榕樹(學名:Ficus microcarpa L.f.),是生命力強大的樹種,不論是屋頂、牆角、石縫...任何鳥兒可能灑落排遺的地方、水土可能滲入附著的地方,都有可能長出桑科(Moraceae)榕屬(Ficus)的植物。
相信大家對榕樹一定不陌生,榕樹是台灣常見的鄉土樹木,非常適合生長在熱帶、亞熱帶雨林氣候條件的台灣土地上,台灣低海拔(1500公尺以下)的老樹中以榕樹、樟樹、茄苳和楓香為最多的百年老樹樹種之一,也是民間敬拜的神樹。榕樹為了求生存,有著一套獨特的生存本領:
主幹粗壯,甚至常有多重主幹。
■常有下(懸)垂的「氣根」(榕鬚)可以用來幫助呼吸和汲取空氣中的水氣
■氣根會持續生長並設法找到能吸收水分的縫隙,若深入土中,則會逐漸發育成「支柱根」
■支柱根可用於支撐樹體形成另一個樹幹,也有助於水份和養份的吸收,強化向外拓展地盤的侵略性。
多分枝且枝葉濃密。

  
  


但是,當榕樹生病了,樹勢出現衰弱的現象,舉如葉量變得稀少、許多氣根乾乾的...,無法像以前一樣從根部獲得足夠維持樹體所需的水分、養分、空氣時,該怎麼幫助榕樹恢復體態呢?除了找出原因,改善生育地環境之外,倘評估病情尚未嚴重仍有救治機會,即可善用榕樹氣根特性,藉由「導根」技術進行救治。
「導根」,即是將樹木仍有活力的氣根經由人工介質的包覆,搭配暫時性支撐物連結地面土壤層,藉以引導氣根由此通道獲得所需的水氣養分,最後進入土層形成另一個新的主幹,讓榕樹延續生命。
  


以蘆洲李宅的導根技術為例

蘆洲李宅具有兩百多年歷史是新北市第三古蹟,占地面積5,957平方公尺。是三座四合院的建築合群,全厝原有九廳、六十房、三落120門,如同俗語所說的「大厝九包五、三落百二門」的傳統閩南式建築格局。歷經百年的演變,蘆洲一帶繁華熱鬧、高樓大廈興起,但此宅院世代子孫選擇將世居古厝保存下來,同時也保留了紅磚瓦外的開放空間,讓許多植物有機會延續生命。



其中,樹胸徑約190公分的珍貴老榕樹(編號1006),因生長狀況出現了問題,在李宅基金會和新北市政府的重視下,持續進行榕樹的搶救與照護。里仁延續人工「導根」方式,將新生的氣根(榕鬚),藉由水苔、培養土等介質,以透氣材料包覆引導加速氣根向下生長。
技術人員將氣根以介質包覆供給水分養分

引導氣根進入土層形成支持根

我們期待未來新生的支柱根成長茁壯,用以支撐上方粗大的分枝,使其樹型結構得以完善、維持最低風險的樣態。

延伸閱讀:
文化部地方文化館
蘆洲李宅古蹟-李友邦將軍紀念館
榕樹的介紹

千年雀榕島根X導根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

Related Posts Plugin for WordPress, Blogger...